更新時間:2016-09-10 點擊次數:2341
隨著微電子技術、自動化信息處理、數據處理以及電子計算機的發展,給自動化帶來了新的概念,推動了機械制造自動化的發展。
采用數字控制技術進行機械加工的思想,是在20世紀40年代由美國Parsons公司首先提出的。1952年,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研制出基于電子管和繼電器的機床數字控制裝置,用于控制銑床加工,這便是數控機床;1959年,電子計算機行業研制出晶體管元器件,因而數控裝置中廣泛采用晶體管和印制電路板,從而跨入第二代數控時代;隨著數控系統的發展,使用者對其實用性、柔性、易維修性及對任意機床類型的適應性等方面的要求不斷提高,1965年出現的體積小、功耗低的小規模集成電路,促成了第三代數控系統——集成電路數控系統。這三代系統都是采用控制計算機的硬邏輯數控系統,裝有這類數控系統的機床為普通機床(簡稱NC機床)。
到1970年,通用小型計算機已出現并成批生產,于是他被移植過來作為數控系統的核心組件,此次進入計算機數控(CNC)階段。隨著計算機的不斷發展,計算機數控階段也經歷了三代:即1970年的第四代——小型計算機,1974年的第五代——微處理器和1990年的第六代——基于個人計算機(PC機)。
與其它加工設備相比,數控機床具有如下顯著特點:
(1)能加工復雜型面的零件,具有較強的適應性和柔性。
(2)可以保證較高的加工精度,并且產品質量穩定,一致性好。
(3)具有較高的生產效率,良好的生產效益。
(4)可以改善生產條件,減輕勞動強度。
(5)有利于聯網實現現代化管理及規模大的自動化生產。
- 上一條:主軸使用保養及常見問題
- 下一條:電主軸的保養辦法